上海交大携手中国抗癌协会举办科创公益课堂,赋能临床医生与转化人才
5月16-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与中国抗癌协会联合主办的“科创公益课堂”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本次活动以“科创赋能,加速医学转化,共筑防癌生态”为主题,吸引了近百位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成果转化负责人参与。整个科创公益课堂内容覆盖医学转化全链条,通过四天密集的前沿理论学习、企业实地参访及产学研医学群英论坛,学员们深入探讨医学转化路径,碰撞创新火花。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郜恒骏、西安市学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张婷婷、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大零号湾专项办主任柳宁、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教授钱大宏、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生物样本库主任王伟业、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副院长庄铭川等出席相关活动。
在致辞中,曾小勤指出,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具有极为特殊的重大意义,培养一批医学领域的高水平技术转移专业人才是加速医疗技术迭代、全面提高我国医疗水平的重中之重。
赵勇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医学成果转化关乎全民健康福祉,亟需系统性培养兼具医学专业素养与技术转移能力的高端人才。
郜恒骏、庄铭川在开班仪式鼓励来自全国的医学转化专业人才的学员们把握此次学习交流的契机,通过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切实提升成果转化的能力。
本次科创公益课堂的课程设置凸显多元视角,兼具前沿理论和最优实践分享。柳宁、上海交大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课程教授谈毅、刘维、余颖,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陈建科等老师,围绕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方案的“五力模型”,分别从管理、金融、法律、技术、市场角度为学员们构建了高层次成果转化能力框架,并分享了前沿实践案例。
上海交大特聘教授王宏林结合新药研发的实例,演示转化项目落地方法论;上海数据交易所重大疾病数据行业创新中心副主任马嫣然更以医疗数据资产化为题,探讨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路径。
在科创公益课堂结业仪式暨2025产学研医学群英会论坛上,曾小勤、赵勇、郜恒骏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这标志着我国医学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迈出重要一步。
郜恒骏、钱大宏、王伟业三位教授通过《临床转化工程CBDTM新模式:20年探索从“样品”到“数据”到“产品”》、《人工智能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演进及商业化路径》、《数据驱动医院生物样本库流通模式》的主题分享,带来了生物医学成果转化不同领域的前沿实践和模式打造。
本次科创公益课堂还设置了多次参访活动,强化实践认知。在罗氏制药中国研发中心,学员们实地考察AI辅助药物研发平台,了解其在临床应用的创新链条;于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则观摩了肿瘤早筛芯片、个体化用药检测等产学研转化成果,深入探讨“技术引进-本土优化-产业融合”的转化范式。学员们还在交大徐汇校园中,了解了交大“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百廿奋斗征程。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赋能-实践验证-生态共建”的三维模式,为医学成果转化领域搭建了跨界交流平台,也助力打通医学创新“最后一公里”,为中国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抗癌协会产学研转化专业委员会、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大健康学社承办本次活动。
关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创公益课堂
“上海交通大学科创公益课堂”以培养优秀的科创企业家为目标,助力科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科技创业者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视野。科创公益课堂将以课程讲座、项目路演、标杆企业及科研院所参访、名家讲堂、走进交大、校地互动等形式,全年穿插进行,精准多维赋能科创企业发展。同时,还有机会参与交大成果转化实践项目,全面融入交大科创金融生态。
欢迎科创金融生态的各类相关主体和参与者持续关注并参与“上海交通大学科创公益课堂”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