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能级|卷首评论
鼓励成果“落地生金”,贯通转化“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只有和社会、产业的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其创新价值。
贾伟平: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解读消除中医学是“伪科学”的误解
中医学的理论多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不少人对中医学有“迷信”“虚幻”的误解,认为中医学是“伪科学”。要消除这些误解,就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解读中医学原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贾伟平近期接受媒体采访,让我们跟随文字一起来走进“中医学”的世界。
尹海涛接受CGTN采访:中国与中东加强电动汽车产业合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环境与能源经济政策专家尹海涛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采访。
冯芸: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副院长冯芸教授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科技创新过程充满着高度不确定性,失败概率高,同时需要大额且长期的投入,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风险较高,因此,构建系统有效的风险分担、转移、补偿、交易和定价机制,对于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也是必要的制度保障。
贾伟平:AI助力,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医工交叉团队发表的最新科研成果显示,由他们共同研发的深度学习系统,可精准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史占中:AI“百模大战”现状:向垂直、B端谋场景,算力仍是主要制约因素
AI(人工智能)大模型正“飞入”百姓家和行业中。记者近日获悉,根据国家七部委联合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导要求,包括蚂蚁百灵大模型、昆仑万维天工大模型、知乎知海图AI大模型在内的多个大模型近日完成备案,将向公众开放。第二批完成备案的大模型中,有三个行业大模型备受关注。多位受访的权威专家表示,随着更多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备案和应用落地,可以看到大模型正越来越多地针对特定垂直行业进行优化和应用,正在从主要面向消费者应用(B2C)转向更多地服务于企业客户(B2B)。
凌文:“减碳”责任应落实到每一个公民身上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火与柴草,到煤炭与蒸汽机,到石油与内燃机,再到如今的可再生能源,各类能源在推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能源的发展,又该以何种态度看待煤炭?碳中和时代,我们要如何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而煤炭是否还有未来?
刘少轩:如何培养高端复合型技转人才?
上海交大于2022年设立全国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则是建立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突破。高校如何担负起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的重任?如何打通从实验室研发到成果转化“路径”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刘少轩介绍了“交大经验”。
陈方若:推动可持续发展,商学院大有可为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智能制造领域如何体现?商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院长陈方若在“循环•引领永续发展——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接受专访期间表示,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条“既远又广”的道路,如果能够将各方的智慧融合在一起,我们将能更理性地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