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活动

新 闻 活 动

交大MTT实践课程《行业田野调查》再启:走进嘉钛金属,探秘颠覆想象的“钛”未来

近期新闻

发布者:产教融合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25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实践课程《行业田野调查》再度启动。来自新材料方向的近20名学子作为首站参访团队,前往浙江嘉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钛金属”)进行了深度交流与学习。公司创始人、《行业田野调查》新材料方向指导老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特聘教授吕维洁亲临工厂迎接师生一行,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图片

 

嘉钛金属位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专业从事原位自生钛基复合材料、钛合金、镍合金、钴合金等特种合金及稀有金属材料的产业化工作。公司以上海交大金属基复合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坚实技术后盾,研发团队实力雄厚,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核电、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领域,并已成功获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图片

 

参访伊始,吕维洁教授亲自引导师生们步入其亲自规划设计的宽敞厂房。各类先进设备布局井然,同学们紧随吕教授步伐,在参观中交流,在聆听中思考。吕教授则对每台设备、每道工艺都如数家珍,其讲解深入浅出,为同学们揭开了高端材料制备的神秘面纱。

 

在失蜡铸造设备前,吕教授剖析了该工艺的挑战:高温脱蜡、蜡模具毒性,且铸件成材率极低,仅约10%合格,余料皆成废品,导致如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等关键部件成本高昂,目前主要应用于不计成本的军事领域。行至3000吨级大型压铸机前,吕教授讲解道,钛铝合金因材质脆性无法锻造,仅能采用铸造技术。嘉钛金属通过独有的“原位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能灵活适配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同时,他特别指出,中大型钛锭的锻造比必须控制在2.5以内,否则在锻造细长件时极易发生歪斜,对工艺控制提出极高要求。途经钛粉制备设备时,吕教授展望了前沿应用方向。钛粉通过3D打印与仿生构型技术,可制造出网状结构,从而突破传统材料性能极限,实现复合材料“强度提升、塑性不降”的理想效果。

 

图片

 

车间参观结束后,师生们来到会议室,聆听吕维洁教授做题为《高性能钛基复合材料及应用》的专题分享。吕维洁教授系统阐述了高性能钛基复合材料的五大前沿应用版图。在航空航天领域,该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能满足国家高端装备耐热减重的需求,提升装备战术性能,成为相关领域的核心供应商。

 

在民用领域,这种创新材料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医疗领域借助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制造人工关节,更突破了极细钛丝的技术瓶颈,实现了进口替代。3C电子行业则将其用于可折叠屏幕转轴等精密部件,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不断优化成本。而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浪潮中,钛基复合材料虽面临成本挑战,却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嘉钛公司在技术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吕教授坦言,工程化与市场化仍是亟待突破的产业瓶颈。通过原位技术创新和外协分工等举措,公司正致力于推动复合材料成本向普通钛合金靠拢。当前,全球钛材领域呈现美国技术成熟、中国追赶超越的竞争格局,而嘉钛在复合材料细分领域已实现国际领先,成为打破垄断的重要力量。

 

图片

 

最后,吕教授向同学们发出诚挚邀请,公司拥有顶尖的技术团队,但亟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共同推动中国高性能新材料产业迈向新高度。

 

活动尾声,学院向吕维洁教授赠送精美纪念品,对其在百忙之中的热情接待与无私分享表示衷心感谢。此次参访虽时长有限,但内容丰富,同学们均感意犹未尽,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价值、技术瓶颈与市场前景形成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

 

撰稿:MTT学生袁雪松、仇哲瀚、张梦烜、翁涛、谈静

发布者:产教融合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