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若:巧借“数据脑”,抵御“黑天鹅”
花露水,每逢夏季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防蚊必备品。但在上海,却有这样一家企业,恰恰因其中某种关键材料紧缺而差点导致产品“断供”。幸运的是,该企业最终从相关部门数据库中匹配到了这一特殊材料的供应商,并迅速恢复生产线,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的产品危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分享的这一生动案例,映射出当前全球供应链体系在应对突发危机时的脆弱性。他认为,想要让供应链更具韧性,就要充分发挥好数据的作用。 “关键在于实现数据可视化,只有企业能在后台直连更多供应商,才能提升资源配置敏捷度。”
回溯百年前,当时的产业大多体现为“垂直型”,这也能让下游企业对产业链各环节“一目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地区都无一例外参与到了世界产业分工中,供应链体系更复杂,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更脆弱。实践中,由于这一分工特征,不少跨国企业更熟悉他们的一级供应商,但对二级、三级供应商并不能完全掌握。一旦发生包括疫情在内的“黑天鹅”事件,抵御能力就会变脆弱。
陈方若进一步指出,在此之前,自然灾害等突发危机大多仍限于局部地区,对产业链的影响也仅体现在供需中的某一端。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却是真正的“黑天鹅”事件,深度影响了供需两端。特别是,供应链波动有其特点,其在源头时并不明显,但一旦传导至远处,波动就会变大,造成的影响也更广泛。这在管理学中称为“长鞭效应”。
让企业配置“多层供应商”,进一步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有利于构建更弹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然而,这对不少跨国企业而言,却并不简单。能历经百年仍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大多数跨国企业往往都积攒了一整套标准体系。为了使其产品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他们往往对供应商有着相对严格的筛选流程。也因此,想寻觅合格供应商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而需要长达数十年的资源累积。
人力无法完成的事,或许数据可以做到。在成千上万条数据中,借由关键词检索匹配到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这对拥有“自学习”功能的“数据大脑”而言并不难。
陈方若指出,实践中,这一方案仍有两大堵点待解决。其一,打破“数据孤岛”现象,让企业各自为政的“数据中台”可顺畅流通;其二,扭转“数据是竞争力”的刻板印象。 “许多中小企业数据合作意识还不强。”陈方若解释说,让企业愿意分享数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还需要协调机制的创新,由此构建更完整的数据库,让更多市场主体从中受益。
电话:021-52307216 / 邮箱:itf@sjtu.edu.cn /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邮编:200030
Copyright 2022 ©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电话:021-52307216
邮箱:itf@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邮编:200030
社交媒体 | 隐私条款 | 版权申明 沪ICP备05052060号-1
Copyright 2022 ©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