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尹海涛教授接受采访,谈上海氢能源发展
解放日报报道 7月初,一辆氢动力公交车驶入位于临港新片区平霄路820号的油氢合建站,大约10分钟后,即加氢完毕驶离站台。像这样的氢动力公交车,临港新片区已投运16辆,年底将增至118辆。
视线从临港向“对角”移至嘉定。作为上海市首批提供商业化加氢服务的西上海油氢合建站,每天向园区附近的氢动力物流车提供氢能源,累计加氢量已超100吨,服务约2万车次。
这一幕幕,正是上海加速氢能产业落地的缩影。
近日,上海正式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三年内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目前,上海在制氢、储氢和商用等方面已形成了初步产业集群,并在全国多地布局打造氢能应用场景,抢占氢能产业新赛道。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尹海涛表示,目前全国各大省市均陆续出台氢能规划,上海的规划相较之下更注重科技引领作用,尤其重视氢能技术的示范应用。他认为,上海在氢能布局上更应重视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和金融的优势,解决技术难题。
电解水制氢技术便是难题之一。目前,我国的氢气相当大比例来自化石能源重整制氢(灰氢),碳排放量比较高。尹海涛认为,“双碳”目标决定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必行之路。
氢能的另一个难题在储运的环节,目前业界普遍的观点是氢能运输超过200公里不具备经济性。“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氢能基本只能就地消化,才有商业可行性。”尹海涛建议,上海应加大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的研发和分布式氢能利用商业模式的突破。分布式既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也解决能源传输问题,比如在海上风电产生的绿电,可以通过电解水制氢的方式而非电力形态运回陆地,用于港口重卡、宝武炼钢和备用电源,这样可实现全流程零碳排放。
原文链接:https://www.jfdaily.com.cn/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2-08-04&id=337426&page=01
电话:021-52307216 / 邮箱:itf@sjtu.edu.cn /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邮编:200030
Copyright 2022-2024 ©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电话:021-52307216
邮箱:itf@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邮编:200030
社交媒体 | 隐私条款 | 版权申明 沪ICP备05052060号-1
Copyright 2022-2024 ©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